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汇聚精神力量勇担光荣使命

时间:2022-12-30 17:56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2019级博士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武文斌在主持党日活动时言辞真挚。活动中,他和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五所高校的同学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家围绕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深入交流分享。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新征程擘画了光明蓝图。如何学深悟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高校落地生根,北京大学正在进行生动实践。从集体学习到创新宣讲,从完善“大思政”体系到科研攻关,师生们正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层层宣讲 学深悟透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北京大学面向全校不同群体展开宣讲,正持续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

校领导班子带头学、带头讲。12月27日,北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专题学习,主题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弘扬延安精神”,韩毓海教授在辅导报告中,生动阐释了延安精神。

基层组织增强政治引领,筑牢思想堡垒,全校各院系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长效机制,推动大会精神深入人心。

北大党委宣传部邀请全校各学科专家学者,撰写并发表了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论文章230余篇,举办各类宣讲会、理论研讨会、座谈会240余场,还约请阎凤桥等16位北大教授,分专题录制“党的二十大精神十六讲”,短小精悍、深入浅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科学内涵,青年们如何学以致用?“一个党派只有重视、总结历史,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上屹立不倒,让人民走向富强兴盛。”11月12日,北大医学班新生王亚麟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感悟。党的二十大结束后,北大医学预科班成立了北京大学第一支由新生组成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

以共讲促共学,化被动为主动,创新的学习方式让同学们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更深的共鸣和更强的参与感。来自同龄人的讲解与阐释激发了青年群体的热烈讨论,基础1班的白泽鹏同学说:“讲师讲到的‘人民至上’让我很受触动,党的二十大报告就体现出了很强的民主性。”

汇聚精神力量勇担光荣使命

医学预科班骨干聆听宣讲团宣讲。北京大学医学部供图

对青年学生而言,直观感受之外,学理思考同样重要。北大组建的博士生讲师团在校内外开展宣讲活动。连日来,他们结合自身专业,从不同视角深入学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二十大报告关键词”“争做新时代好青年”“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为专题,开展的百余场宣讲活动已覆盖听众万余名。

思政育人 启智润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北大,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正有机融入课堂主渠道,引领学生成为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改革与发展专题”的课堂上,授课教师正紧扣政治经济学知识分析我国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引导学生们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勾勒出的宏伟蓝图。这门课程,也是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之一。

“在课程内容上要紧扣时代、回归实践、原理先导、史论结合。”课程负责人张辉教授说,“我们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西方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现实的差别,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意义。”

北大长期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让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发力,构筑内涵丰富的大思政生态。

2022年度北京大学“教学卓越奖”获得者唐志尧教授在主持“野外生态学”课程时,充分利用塞罕坝实习基地的优势,在林场现场讨论实践技术,引导学生们沉浸感受生态文明建设。“不管是思政实践课程还是课程思政,都可以让同学们了解什么是生态文明、什么是绿色发展、什么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同学们积极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投身生态文明建设。”

汇聚精神力量勇担光荣使命

唐志尧带学生在塞罕坝野外实习。北京大学供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