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培养学生独特个性

时间:2022-12-28 18:2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培养学生独特个性?世界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对世界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一定影响,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能力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然而,目前学校在情感教育方面至少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没有足够重视从人的情感维度进行健全人格的教育;其二,对学生的情感经验重视与发掘不足学生良好的情感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系统性、整体性和全时空的教育和熏陶为了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培养情感能力,教育路径包括但不限于课程、人际关系和活动维度,提升教师自身的情感能力,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培养学生独特个性?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培养学生独特个性(培育学生高尚的情感)

培养学生独特个性

世界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对世界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一定影响,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能力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然而,目前学校在情感教育方面至少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没有足够重视从人的情感维度进行健全人格的教育;其二,对学生的情感经验重视与发掘不足。学生良好的情感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系统性、整体性和全时空的教育和熏陶。为了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培养情感能力,教育路径包括但不限于课程、人际关系和活动维度,提升教师自身的情感能力,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注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能力,为学生提供情感能力的范型

情感是人的言行的底色,属于人的精神的深层结构,相对更为稳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会产生榜样示范、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能力主要包含三个方面:教师本身的情感素养和表达能力,教师对学科的情感、在学科教学中表达情感的能力,教师对学科本身蕴含的情感、价值和观念的理解与外化能力。

第一,教师自身的情绪、情感素养是其行为的底色和基石。教师自身的情感能力包括教师情绪的稳定性、情感表达的自然性、情绪的控制和调适能力、情绪情感的自我表达等。教师情感外在表达为表情、体态语言、口头语言等。如果教师的表情是微笑的、和蔼的、平和的、慈爱的,那么学生的情绪也是轻松愉悦的。

第二,教师的课程教学的情感素养及能力。教师本身对所教学科的热爱甚至痴迷、执着的情感,对胜任该学科教学的自我肯定的积极体验与表达,对学生有强大的感染力,具有有效的情感传递和分享作用。这一情感不仅传递真理的力量,也具有信念和信仰的力量。

第三,教师对学科本身所蕴含的情感教育价值内容的自觉与表达。教师要敏于捕捉、善于挖掘、主动建构,结合学科史实与栩栩如生的人物进行延伸和拓展性介绍,将其自然而艺术地呈现与表达。例如,优秀人物、革命英雄等都是具有良好精神品质、情感能力的榜样,可以用于学科教育和道德教育,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专业敏感性和道德自觉。

知识学习过程总是弥漫着情感,学习者的情感便成为其价值好恶的标识器。人在知识学习过程中会有一系列情感性特征,这些特征会直接或投射性地表达出来。对于学生的这些情绪情感,教师应有能力察觉并及时给予帮助。教师要以充满情感的、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构成对学生有意义的丰富的情感事件,成为学生情感学习的范型。

建立学校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信任关系,提供良好的情感环境与氛围

学校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信任关系构成学生教育生活的情感环境。信任不属于理性和非理性(情感)两个极端中的任何一极,情感和理性在信任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一,教师需要积极做出行动,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是德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是德育过程的简化机制。爱和信任是学生获得安全感的基础,教师应努力使学生感受到爱和信任。这是滋养学生努力向上生长的情感力量。

教师对于学生的信任的建立包括三个阶段:一是人格型信任。在师生交往之初体现为一般性的信任关系,即一般表现为相互认可和接纳,而不是提防、对抗和斗争。二是认知型信任。就教师而言,认知型信任是教师基于对学生可信任度的理性认识和判断,即充分了解学生以便充分预测学生的行为。三是情理交融型信任。长期的交往实践使师生之间产生了情感联结,信任者通常不再考虑对方在某一事件中的可信任性,因为双方建立起了比较坚实的情感基础。学生的成长恰恰最需要这种安全感与信任感,或者说免于恐惧的情感。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