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双师”个体成长要与团队建设相结合

时间:2022-12-28 17:32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双师”个体成长要与团队建设相结合

“双师型”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有企业相关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同时,“双师型”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指导能力,能够通过专业授课、实训、实习,引导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公布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023—2025年)的通知》,公布了170个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此前,教育部还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从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出发,制定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以指导各地开展“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工作。这体现了国家对“双师型”教师的重视,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职业教育“良匠之师”提供有力支撑。

“双师型”教师要能说会做、知行合一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关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和要求,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作用凸显、位置关键。“推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核心工作。”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芮志彬说。

据介绍,“双师型”教师是根据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专业教师提出的业务素质要求。“双师型”教师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具有两种职称的教师,比如一名职业院校教师既拥有教授职称,又拥有高级工程师职称,这类教师就是具有“双证书型”教师;还有一类是基于教师能力出发,指一名教师既拥有教学能力,又拥有本专业的实践能力,这类教师一般被称为“双师型”素质教师。

与传统“单一型”教师相比,“双师型”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有企业相关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获得过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了解并掌握所授专业相对应的行业动态,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

同时,“双师型”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指导能力,能够通过专业授课、实训、实习,引导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

此外,“双师型”教师具有双重资质,是实施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桥梁,最能体现职业教育教师专业性、职业性和教育性相融合的类型特征。

芮志彬认为,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结合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和培养目标,“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理论素养高、动手实践能力强两个方面的能力,必须是能说、会做“知行合一”的教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是符合岗位需求,适应各种竞争环境的高质量人才。

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具有鲜明特色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将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高校一并纳入国家职业教育建设规划,明确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双师型”教师为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

“职业教育中的‘双师型’教师在专业理论、专业技术能力与实践能力、准入资格和聘用考核制度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捷表示。

首先,职业教育强调“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双师型”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理论不同于非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理论,理论逻辑着眼于职业实践活动,反映职业活动或工作的基本原理。

其次,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更加突出教师企业实践能力与工作经历,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更为紧密,职业教育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更加通畅。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在企业一线不断得到磨炼,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始终在线,教授的技能与企业需求相匹配,有助于培养出更多的能工巧匠、技能大师。

再次,与应用型高校相比,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引入渠道更加灵活,评价标准更加多元。职业院校可以聘请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技术、管理人才和技艺传承人、“大国工匠”长期任教,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兼职任教,同时职业院校教师在企业挂职、获得技能大赛奖项等可以作为“双师型”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教师聘期考核、教师分类管理的重要评价标准。

打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组合拳

当前,发展“双师型”教师在职业院校中已普遍形成共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如今也是衡量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将“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