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张力: 新时代新征程建设教育强国的行动纲领

时间:2022-12-24 08:39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党的二十大”)在首都北京隆重召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战略单列为党代会政治报告的一个部分,其中专论教育为441字,创下党代会报告关于教育专论篇幅最多的纪录,充分彰显党和国家对教育科技人才战略的高度重视。

全面理解将教育科技人才战略单列的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作为举旗定向的政治宣言、引领复兴的行动纲领的一条主线。

围绕这一主线,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制定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进一步要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继续强调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新的部署。这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指导意义。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全党要全面把握和深入思考五个方面新的历史特点,即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战略任务、战略阶段、战略要求、战略环境。这是我们从国家战略层面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重要立足点,是全党全社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

准确把握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方位

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重大部署,没有给出完成的时间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定在2035年必须建成的五项强国目标之中(还包括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而未列出科技强国的实现时间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把科技强国增加到2035年建成的强国目标之中,从而为单列教育、科技、人才战略的第五部分明确了总的方向。

综观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辉煌远景,必须建成的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六项目标,完全对标全体中国人民的三大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所设置的十八项强国目标系列中优先部署。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五部分专门部署教育科技人才战略,紧跟第四部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位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中,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充分彰显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战略地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阐释了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重大使命,对“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力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从宏观战略角度来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重在夯实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基础;坚持科技自立自强,重在坚持独立自主持续开拓创新;坚持人才引领驱动,重在巩固发展优势赢得竞争主动。归根到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

关于“教育强国”,属于偏正式复合短语,意为教育综合实力形成显著优势的国家,历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作为党代会政治报告的重点部署,首见于党的十九大报告,第八部分第一节开宗明义:“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第三部分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第五部分具体阐述“建设教育强国”。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了总体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概要总结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基础上,紧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重点导向,在第五部分第一节对教育发展改革作出了全方位部署。

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