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江苏教育 理论探讨及经验介绍 好风凭借力,助我共生长

时间:2022-12-23 14:40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一、  江苏学生资助信息化建设的背景

(一)   推进学生资助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学生资助信息化是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教育部明确要求推进教育“互联网+政务服务”,连接教育政务信息数据和社会宏观治理数据,实现政务服务统一申请、集中办理、统一反馈和全流程监督,实现“一张表管理”和“一站式服务”,切实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推进学生资助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学生资助精准度、减轻基层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数据可追溯、流程可追溯、责任可追溯。通过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共享,通过深度挖掘学生资助信息、工作过程性信息,可以推动教育科学决策、精准管理。探索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行为分析,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资助从物质资助走向“物质+服务”的资助、从保障型资助走向发展型资助。

(二)   学生资助信息化建设简要历程

江苏推进资助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将服务器、云计算、软件平台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将基于网络的信息采集、规范管理、梳理分析作为常规工作模式,将数据链、资金链、学生成长链构建作为科学决策与动态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在实践中将信息化与资助工作反复深度磨合,实现技术服务管理、管理架构技术的双向奔赴。2008年,江苏省开始搭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10多年来,从高等教育资助到全学段资助,从助学贷款到各类资助,从申报认定到全工作流程,从简单统计到智能推送,构建了资助信息化“三全三准”模式,即用户对象全、项目管理全、工作流程全,资助对象准、资助项目准、资助数据准,用信息化驱动精准化,为打造“智慧资助”江苏样板奠定了基础。

二、  江苏学生资助信息化平台主要功能

鉴于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资助业务管理功能已非常完善,江苏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不断调整省资助系统功能,聚焦“精准识别”这一基层普遍反映的现实困难,持续在全国系统基础上开展个性化拓展设计。目前核心功能是“一平台两信息库”,即江苏省特殊困难学生就学信息库、江苏省学生资助申请平台和江苏省跨学段受助学生信息库。

(一)   聚焦特殊困难,搭建特殊困难学生就学信息库

初步建成、分发数据:2016年起,江苏省教育厅会同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建立起跨部门信息共享比对机制,并建立江苏省特殊困难学生就学信息库。每年两次获取相关人群基础数据并与学籍比对,生成特殊困难学生就学信息,在系统中分发给各地各校。特困库的运行与全国资助系统相互依托,在减少基层管理人员重复劳动的同时,保证了特困学生全覆盖、无遗漏。

调整逻辑、升级完善:运行发现最大的问题是新学年学籍审核完成时间较晚,比对分发基本到11月,严重影响认定时间。2020年调整数据比对与分发逻辑,从省级统一与学籍信息比对后下发数据,变为先将适龄特殊困难儿童信息分发至各地,由各地各校自行比对是否具有学籍。这一逻辑调整,使得学校可以在开学时即知晓特殊困难学生信息,实现政策找人和“一对一”精准资助,学生免于提交证明材料。为此,在特困库升级完善的同时,教育厅等四部门再次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特殊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通知》,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增强信息比对的时效性、全面性。

四项功能、聚焦服务:特困库实现了针对特殊困难学生的资助管理,包括信息比对功能、名单管理功能、综合查询功能和统计报表功能。

(二)   聚焦相对困难,开发江苏省学生资助申请平台

研制量化指标:组织研制《江苏省家庭经济信息采集量化指标体系》,18个指标信息设置不同的分值,实现量化家庭经济状况,推动实现全省认定标准相对统一。量化指标根据应用情况适时修订完善,尽最大可能准确地反映家庭经济困难程度。

开发申请平台:2019年组织开发江苏省学生资助申请平台,分为移动端和PC端,具体流程是:①学生在线填写信息并提交资助申请;②系统后台给出学生家庭经济信息量化分值;③学校根据民主评议调整分值并根据最终得分认定困难等级;④学校审核资助项目。

试点推广:经过前期两轮试点完善,2020年秋季在全省普通高中、中职所有年级和本专科一年级新生中推广应用,共有41.82万名学生通过申请平台填写资助申请,认定通过率84%。2021年秋季在部分地区全学段推广应用,2022年在全省所有地区所有学段全面应用。

(三)   聚焦跨学段数据管理,建设江苏省历年受助学生信息库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