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2022年河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时间:2022-12-07 07:0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2022年河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2022年人社工作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对人社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区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市人社局工作会议部署要求,锚定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协调推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人社服务等重点工作,将人社事业融入全区发展大局,为实现“金创河东·津韵家园”的功能定位贡献人社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人社工作主要预期目标:新增就业1.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各类职业技术培训人数不低于0.5万人;全年新增基本养老参保人数不低于1.1万人。

一、着力稳就业保民生

1.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积极应对形势变化,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创新渠道挖掘更多就业增长点,不断扩大就业规模。加大援企稳岗政策落实力度,更好发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吸纳就业作用,稳住存量,加大增量。健全就业监测预警机制,加强规模性失业风险应急处置,及时应对规模性裁员和失业风险,切实稳住就业岗位。

2.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发挥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作用,加大创业载体建设,全年新建1-2家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积极开展创业培训,推动创业带动就业,营造良好创业氛围。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创业补贴政策,支持网络零售、快递物流、移动出行等新业态发展,提供针对性创业服务,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

3.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职业培训体系,引导企业及社会各界加强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海河工匠”品牌,继续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提高培训精准度,全年各类职业技术培训人数不低于5000人。

4.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深挖就业潜力,开发优质见习岗位,及时对接高校毕业生实名制服务工作,做好困难毕业生求职创业帮扶,促进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尽早就业。精准认定就业困难人员,摸清底数、紧盯帮扶,深化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力度,继续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二、优化人才人事服务

5.加快引育人才新动能。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实施好《河东区为突出贡献企业员工和先进个人解决在津落户的实施方案(试行)》。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各类引才活动,为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宣传推动“项目+团队”重点培养专项政策,发掘区属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加强人才发展载体平台建设,开发培育推荐一批人才培养项目,引导企业将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育相结合。

6.优化人才综合服务。在区人才办领导下,深入推进“翔东计划”升级版,为人才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在人才创业、人才落户、人才住房安居、家属就业等方面,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服务保障。推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强与经济部门的联动,用好人才引育政策,加大人才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力度,提升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中心功能。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的政策指导,严格规划职称审核流程。

7.激发事业单位活力。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指导全区事业单位做好岗位管理、工资调整、人员聘用等工作。开展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制定河东区事业单位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指导街道系统有序开展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工作,进一步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三、发挥社会保险兜底功能

8.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和数据共享,坚持“扩增量”和“保存量”并举,做好重点群体精准扩面,精准锁定扩面资源。鼓励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做好新业态人员参保服务,全年新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不低于1.1万人。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