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如何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时间:2022-12-02 17:49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1日电(记者 李华锡)今年1月1日起,《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制定本法。

  那么,为什么要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目前全社会家庭家教家风注重情况如何?《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又该如何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呢?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了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缪建东。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如何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家庭、家教和家风对国家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为什么要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缪建东认为,要分别理解家庭、家教和家风对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谈到家庭,缪建东认为用歌曲《国家》中的歌词就可以很好地说明其代表的意义。他说,注重家庭建设是家庭教育和家风熏陶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民族进步,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点,也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同时,家庭是人生的重要港湾,是社会进步的加油站,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推手。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位,国家是由无数个家庭组建起来的。要想国家兴,首先要家庭兴。

  “要想家庭和谐,家族兴旺,主要靠教育,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标志。”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教育智慧,家庭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子女的成人成才,家庭教育的一切努力指向子女的健康成长,同时也指向父母的终身发展。

  谈起家庭教育,缪建东认为,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家风是家庭教育的无形力量。”他表示,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大的不动产。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观,体现出以道德素质为核心的家庭精神风貌,具有价值引领的方向性意义。优良家风的塑造可以更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家风传承是我国特有的源远流长的社会教育、强本固基的价值教育、慎终追远的传统教育、求善求美的终身教育。

  “同时,家风是社会教育,家风联结民风、社风,家庭和谐关系社会稳定,关系国家兴旺,关系民族振兴。”缪建东说,家风还是价值教育和传统教育以及终身教育。“家风建设是一个教育、涵养、传承、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建设、不断丰富、不断提升的过程,对于促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和民族复兴具有根基性意义。”

  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成绩和差距并存 

  缪建东常年从事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据他观察,我国进入新时代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取得了很多成绩,广大父母为培养未来合格社会成员上做了众多的努力。家庭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上,很多家庭成员严于律己,言传身教,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凯歌。

  “今天,父母们更加注重对子女的培养,更加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终身学习正在成为新时代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表示,不少家庭成员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家庭成员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尚有差距。”缪建东说,在文明教养、德性培育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尚存在不足,科学精神尚待提升,尊重规律,科学育儿的精神尚未形成。“一些父母榜样示范意识不足,自身不思进取却对子女期望过高或以爱的名义过度干涉、强迫、控制等现象时有发生。”

  如何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缪建东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凸显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和作用,意味着要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迎接新的历史挑战。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