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大学教育
顾群业:对未来中国美术教育的思考与展望

 

  2016年的命题作文,看到习总书记给央美老教授的回信,有感再发。

顾群业:对未来中国美术教育的思考与展望

  首先,未来的中国美术教育,本质不会变。我们以前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习总书记又强调文艺工作者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美术教育在所有的教育中最为特殊。美术教育的本质是“文而化之”,而不是技法训练。它关乎心灵,关乎人的基本素质。未来的中国美术教育,落脚于“立德树人”,才能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其次,未来的中国美术教育,会更加体系化和本土化。或者说,会呈现出更加强烈的“我之为我”的本体意识。比如,我们学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正在做中华传统造物体系、中华传统造型观念的梳理和研究工作,希望以此为主导,包容并蓄,梳理中国美术教育的自有文脉,梳理中国人自己的美术理论框架。这也是为了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的指示精神,以期能够在教书育人、文化传承方面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顾群业:对未来中国美术教育的思考与展望

  再次,未来的中国美术教育,会更加去功利化,而强调兴趣驱动。美术教育不是“教美术”,“人”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人就有主动性,不是消极的接受者,所以要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驱动力。现行美术教育体制的最大问题就是功利导向,从小就要孩子多学一门技能,画画班、钢琴班,生怕落在人后。考进大学是为了就业,什么专业更容易找到工作什么专业就热门。在当前的历史阶段,当然不可能完全去功利,但是从兴趣出发会越来越成为一个趋势,人的需求会越来越趋向于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顾群业:对未来中国美术教育的思考与展望

  最后,未来的美术教育,会更加多元化。随着新技术的快速迭代,各种新的艺术形式会不断涌现,创新成为常态,为美术教育的实施和研究提出了更多课题。如何适应新的时代,把握好“艺术”与“时代”,“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是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原标题:顾群业:对未来中国美术教育的思考与展望

值班主任:颜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