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广东省2013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学》考点:教学的意义与任务(3)

时间:2022-07-16 14:30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技巧是指一种技能操作或动作的自动化。有的技能通过一定的练习便可发展为技巧,如读、写、算的技巧,运动技巧和电脑打字技巧。但不是所有的技能都能发展为技巧,包含复杂智力操作的技能,如写提纲、作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无论怎样训练也不能转化为技巧。

  一般来说,知识的掌握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学活动中,知识、技能、技巧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但不同类别的学科及内容的教学,对三者关系的处理有不同的特点。系统知识含量高的科学文化课的教学,一般都从传授知识人手,引导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技能和技巧。然而,技术性与艺术性很强的音、体、美等课程的教学则不同,多从技能的教学人手,并配合技能的教学讲解相关的知识、要领、诀窍、原理。

  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将贮存在书本或其他的信息载体的物化知识作为学生认识的客体,经过有指导的学习活动,将人类总体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内在知识结构。今天,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加强双基教学,我国也不例外,无论什么时候,进行什么样的改革,都要坚持加强双基教学而不应有所削弱,这样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

  (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所谓智力,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属于能力范畴,亦称智能,是一般的能

  力。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智力,现代教学日益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

  所谓创造才能,对学生来说,主要是指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智能、灵感与意志去探索、发现、创建和掌握尚未知晓的新的知识或方法的能力。这种创新,对社会来说谈不上是首创,但对学生知识与视野的开拓、思维方法的改进、学习能力的提高,追求真知的热情与意志的激励则富有新意。它是学生个人的求知欲望、进取心和首创精神、意志力与自我实现的决心的综合体现。创造才能是智能发展的高级形态,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教学“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

  只有注意发展性教学,善于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思维操作,进行推理、证明,去解决创造性作业,才能培养学生的智力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人们的智力是先天遗传素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和个人努力三者相互作用的产物,但对小学生来说,教学对他们的智力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面对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才能解决学生的有限学习时间和人类不断积累的巨量知识之间的矛盾?一是要有选择地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二是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当今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体力。所谓体力,主要指身体的正常发育成长与身体各个器官的活动能力,是人体活动时所能付出的力量,包括持久力、适应力和抵抗力,都与身体健康水平有关。

  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体力,特别要注意教学卫生,要求学生在坐、立、阅读、书写和其他学习活动中保持正确的姿势,保护学生的视力,防止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使学生有规律、有节奏地学习与生活,保持旺盛的精力,发展健康的体魄。当然,这不只是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任务,也是各科教学的任务。首先必须充分利用体育课的教学,向学生系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其次,还要通过其他各科教学促进学生机体的正常发育与成长。

  (四)培养小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态度。科学的世界观的形成,必须建立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小学生的品德、审美情趣和世界观正处在急速发展和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学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为,教学始终具有教育性。学生在教学中进行的学习和交往,是他们生活中认识世界和进行社会交往的组成部分。他们在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联系实际过程中,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他们在班级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将依据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来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都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提供了坚实基础。 ( 责任编辑:陈主编)

内容有错误?我来修正    

[ 标签: 教师资格证 小学教育学 ]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