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7-01 11:25 阅读次数:
[摘 要]本文结合近年来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中的具体经验做法,从时代需求、理念创新与模式探索等层面展开论述,重点探讨“实践”如何赋能新闻传播教育,进而提出“新闻教育实践观”理念,将“实践教育”整体升级为“全面实践”,推动新闻传播教育模式创新,促进新闻传播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闻传播教育;人才培养;实践观;实践教育;知行合一
面对全球化格局的深刻变化、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影响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大变化,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加快转型升级,于变局中开新局,全面实施新时代高等教育育人质量工程,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传播教育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新闻传播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如何更好地适应媒介技术的变革,如何培养适应新传播环境、能够胜任互联网舆论工作、掌握融合传播技能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议题。
时代需求:我国新闻传播教育肩负的职责与使命
在新时代,我国新闻传播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整体规模上,截至2021年底,全国719所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类专业,共有1428个专业教学点,新闻传播教育呈跨越式发展;新闻传播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效更加彰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得到显著加强,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稳步推进;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面向全国新闻传播院校连续推出并建立长效机制,着力开拓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路径。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新闻传播教育必须牢牢把握的基准点。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需求,我国新闻传播教育肩负着三方面的重要职责与使命。
首先,新闻传播教育要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人才储备、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四个服务”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独特价值。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具有人文底色的社会科学,新闻传播教育则主要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全媒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当前,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十分强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当前,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同样需要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要求的专门人才队伍。无论是从民族复兴大业还是从国际格局变化、数字信息技术发展等方面来看,新闻传播教育和人才培养都十分重要。
其次,新闻传播教育要更好地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知中国、爱中国、懂中国同时又具有实践能力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当前,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基于本土经验的创新性教育模式相对较少,针对全新的媒介环境尤其是互联网生态变化的教育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等。在“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中,强调要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的新闻传播后备人才,《新文科建设宣言》也提出要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正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探索更加符合当前人才培养规律的新闻传播教育模式,这是一项重要的时代课题。
最后,新闻传播教育需要在理念和模式上大胆创新,回应媒介技术迭代和媒介化社会的现实需求,致力于解决传统的教育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将“知行合一”作为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的目标。如果以问题为导向来讨论新闻传播教育现状的话,那么还需要着力解决如下问题:新闻传播教育与新闻业界需求之间存在距离,新闻传播后备人才的实践能力偏弱;学生的知识、技能相较新闻工作者的能力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教育模式中对“实践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还需增强等。上述这些问题,制约着新闻传播教育本应发挥的作用、功能与成效。在新的传播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既要坚守传统,也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
理念创新:以“实践赋能”作为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突破口
相关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