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教育孩子,你焦虑吗?“双减”之下,家庭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

时间:2022-07-01 10:5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一岁看小,三岁看老,

七岁定终生”

这句话虽然不完全对

但足见大家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自2022年1月1日施行以来

始终是家长们关心的热点

作为我国首部家庭教育的专门法律

把“家事”上升为“国事”

“双减”之下该怎么进行家庭教育?

法律又为家长们解决了哪些问题呢?

教育孩子,你焦虑吗?“双减”之下,家庭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

近日

《三农三人谈》节目邀请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社会法室副处长

赵光

首都师范大学

首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副教授

罗爽

做客演播室

来说说家庭教育的话题

家庭教育关乎孩子一生的健康幸福

根据《2021年中国家庭教育白皮书》调查,58%的家长表示缺乏完善的、系统的家庭教育方法。这是不是说明超过半数的家长,其实都是特别希望得到专业的指导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说很多时候,面对教育孩子这件事有点束手无策了。法律多大程度上能解决这些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副处长 赵光

我们经常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直接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幸福和健康成长。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很多人提出来是不是国家要干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大家都觉得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家庭的一个私事,是家里自己的事,国家通过立法形式是不是对父母的一种干预?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解或者说是对家庭教育促进法一个不全面的理解,一个误读。通过这个法,第一是确定家庭教育的责任还是父母,父母还是主体责任,这个是非常明确的。同时,我们通过制定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想强调父母要重视家庭教育。另外一个层面,通过我们一些制度的设计,促使国家、政府还有社会各方面力量也来重视家庭教育,给家庭提供很多支撑。有的父母是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是不知道怎么下手,不知道怎么去做,或者也渴望去获得一些专业的知识,但还有一些父母实践中不重视孩子的教育。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做出了一个立法,实际上就是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双减”之后赋能家长提升教育能力

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很多人都是一个触动。同时,今年还有一个热点就是教育“双减”。“双减”之前,很多家长很焦虑,别人家的孩子一个兴趣班接着一个,我们家孩子为什么就不行?现在“双减”之后,还有很多家长把这种焦虑由线下又转移到线上,甚至又诞生了一些新的焦虑,觉得我的孩子不上兴趣班会不会学得更少了?怎么看“双减”和家庭教育促进法之间的关系呢?

首都师范大学首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副教授 罗爽

我们为什么这么多家长,前赴后继去“鸡娃”,包括我们看到现在这种“内卷”现象?事实上,很多家长可能口里面都有一句话叫:不要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事实上从教育学这样一个角度来说,我个人认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个伪命题。如果说能够把教育比作是一场比赛,它并不是说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和比赛,而是个体他自我的不断超越。

这样就会出现一个什么现象?就是我们看到叫“校内减负”,但是“校外增负”。而“校外增负”其实主要负担就是来自于我们的家长。因为“双减”政策聚焦的目标群体主要是学校跟学生,它的政策内容主要涵盖比如说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有规范校外的培训行为,包括要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看上去好像跟家长没有关系,但是我们如果说这样一些“双减”的核心目标和任务达成,它真的要去落实,我们就会发现,如果说没有家长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家长跟学校之间不能达成减负的共识,“双减”的目标是无法去达成的。因此可以说家长他的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的转变,是“双减”政策去落实的一个关键。家长他的观念和行为要转变,要靠什么?当然一个方面靠家长自身,可能做一些自我的提升和学习。另外一个方面要靠外界去给家长一些支持和帮助,告诉家长家庭教育应当做什么,包括给家长在遇到困惑的时候去提供一些支持。我们要去帮助家长提高他的家庭教育能力。

这一点我想正是我们家庭教育促进法这部法律要去回应和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这部法律一个核心要义。这部法律事实上就是一部要通过去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来为我们广大家长来赋能的一部法律。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这部家庭教育促进法可以说是对“双减”政策的一个最好回应。它能够去帮助我们的家长去转变教育观念,从而促进家长和学校去形成减负共识,促进家校的合作。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