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6-30 19:19 阅读次数:
安全生产关系着企业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同时,安全产业的发展可以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近年来,我国的安全产业持续发展,产业规模初见成效,随着行业应用的不断深化,更加安全的技术产品和日益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但是,由于我国当前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过程中,安全生产基础的薄弱,生产经营规模的持续扩大,传统和新型生产经营方式的并存,以至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仍然有一些事故发生呈现出高危行业领域向其他行业领域蔓延的趋势,直接危及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如何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6月21日,在《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全国第21个“安全生产月”之际,2022安全生产黄河论坛(首届)专题研讨会在河南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举行。本次论坛由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北京环球优路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捷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环球优路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环优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郑州市高新区环优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公司协办,旨在围绕“发展要安全”这一主题,深入探讨安全事业的新变局、新困境、新举措,交流安全生产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技术和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发展。
安全就是竞争力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今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其中,安全发展作为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标志,是党和政府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要求。
现如今,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安全正成为新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对企业而言,安全不仅仅是成本,安全更是竞争力,是效益。只有确保安全合规,企业才能往更高质量、更大规模发展。
发展每前进一步,安全就要跟进一步,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智能时代的到来,让安全生产面临新课题。如果以前生产需要睁大安全的眼睛,那么如今需要给生产插上一双“智慧”的翅膀。郑州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时富宗在本次论坛上指出,安全生产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也将会大大提高安全生产工作的效率。
(郑州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时富宗在论坛上致辞)
大数据、人工智能、影像识别等新技术、新手段能提升企业管理效率,某种程度上也能更快发现危险苗头。近年来,在国家层面的引导和推动下,安全生产领域以防范重特大事故为主攻方向,在煤矿瓦斯、火灾、顶板、水灾等重大灾害防治,非煤矿山尾矿库在线监测,智能监控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先进技术成果。“自动化安全控制系统”“HAN阻隔防爆技术”“GPS卫星定位系统”“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尾矿库在线监控和卫星遥感监测技术”……以前,当听到这些专业名词时,很多人还搞不清它们效用何在。而今,一大批先进适用新技术、新装备已相继问世,走进一线,筑起了一道道防范事故的坚固屏障。
安全永远在路上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近年来,从安全生产法的修改实施,到危险化学品安全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条例等配套法律法规规章完善修订,再到将“危险作业罪”纳入《刑法修正案(十一)》,实现事故前重大安全违法行为入刑,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有效推动企业主要负责人强化“风险即危险”“隐患即事故”的责任意识。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尤其是2021年6月修改实施的《安全生产法》,进一步强化了企业保障安全生产的责任义务和违法惩处,大大提高了安全生产违法成本,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罚款最高可达1亿元;“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亦写进法律。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安全生产仍处于爬坡过坎期,安全生产的短板仍然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