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构建中国特色协同教育机制

时间:2022-06-30 14:2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开创党建家风相结合的理论方法创新,落实现代社会协同教育机制,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做进家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这些重要论述为中国教育事业、民族精神塑造、国家意识国防、家庭文明建设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教育事业是一项协同性强的系统工程

  教育事业是一项协同性非常强的系统工程。中国是一个有近14亿人口、4亿多家庭、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智慧取之不尽。种好中国教育事业责任田,求得协同教育最大公约数,定好中国特色协同教育机制,必须回归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原点,遵循科学规律与现实国情,进行全景创新。抓住家长教育思想源头,创新“党建家风”双轨制群众工作理论方法,总结“家教政工”双功能协同教育实践经验,利用“公约杠杆”双满足的公德奖励政策,培养优秀中国人、世界好公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目前,我国教育最大问题是,处于教育源头的家长成人“不成熟”,决定教育效果的协同机制“不成形”,影响成人成熟的家庭生活“不正常”。百年中国革命,革命先辈牺牲自家成就了国家;40年改革开放,国家经济腾飞,但现实的民族精神塑造、国家意识国防、劳动思想教育、家风传承文化却面临挑战;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急需的家长教育、家校协同等公共服务得不到应有满足。

  从国家教育供给侧角度看,家长教育学科还是空白,家长教育研究还是空当,家长教育工程还未列入国家战略;全国大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形式化问题,各类家长、学校说教多不实用,老百姓家风传承文化断脉,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亟待改进,新闻媒体舆论导向要有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从国家协同机制角度看,家长思想混乱、部门条块分割,教育协同能力差,成本高,效率低。我国传统的家风、家教、家规、家训等公约文化基本丢失,现代人如何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丈夫妻子、男人女人、男孩女孩的家长五阶协同教育还未形成。

  究其成因,其一,从国家层面来讲,家庭文化与家长教育工程还未列入国家战略,家长教育学科空白,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方法落后,现代协同教育政策机制与党建家风双轨模式还没有形成。长期忽略了家风建设、家长思想教育、孩子劳动教育、社会价值观教育、民族英雄教育等;太偏重有意思、有钱赚的事,不注重有意义、为谁干的人;偏重知识“做事业”的生存教育灌输,忽略常识“过日子”的生活教育引导;教育投入偏重物质硬件和就业指标投入,看轻精神软件与思想教育投入等。

  其二,从社会层面来讲,我国传统的政工队伍自身思想意识、现代群众工作方法、跨学科知识武装、实操经验案例总结与提炼等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人民群众希望、党和国家要求。民间教育需求市场火爆,但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基本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商业行为。而当老百姓遇到后院起火、孩子不出息、邻里有矛盾、夫妻闹情绪等生活问题时,我们现代化的社会还不能及时提供行之有效的协同教育与思想情绪公共服务,不能将许多社会矛盾化解在日常的家庭公约文明中,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与治理成本居高不下。

  我们可以从我国科研、科教、科普三个层面分析这个问题。科研方面,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科学研究融合不足,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生活教育结合不够,现代群众工作创新的传统家风家教结合研究学术带头人贫乏。在科教方面,我国跨学科的通学式学术带头人奇缺,家长教育学科知识体系空白,家校社公约协同教育模式尚未成形,党建家风双轨专业工作队伍缺乏,能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协同教育供给不配套。在科普方面,家长教育专家资源不足,专业家庭社工培训认证滞后,精神文明服务模式落后。近年来,家庭教育知识科普有进步,但缺乏简单有效的公约操作工具,更缺乏扎根群众、接地气的专业执行队伍,还没有将生活教育与思想工作相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做进家庭。目前,我国现代思想教育“三工”队伍(政工、社工、志工)的工作协同机制、职业互换考评政策、行业服务标准还是空白。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