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6-29 00:35 阅读次数:
中公教育在职业技能提升领域的探索正在提速。
5月,中公上线“优职”泛职业技能提升平台,为就业人群提供职场素养、副业兼职、新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兴趣爱好等五类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事实上,在去年激荡的教育大环境下,中公在新业务上的探索节奏明显加快,最为明显的是在职业技能提升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优职的推出,意味着中公在推进职业技能提升领域面向C端群体的产品布局正式体系化的落地。“目前优职在公司内部受到了高度重视,面向职业技能培训的蓝海市场全面发力。”
当下,优职的推出对中公来说意味着哪些可能?中公管理层对优职有怎样的期待?中公探索职业技能提升领域,有怎样的思路?是否会给行业带来新面貌……中公优职项目负责人贺易之与多知网聊了聊,尝试解答外界关于中公的疑问。
01
推出优职,职业技能提升领域加快脚步
近两年,中公教育创始人李永新经常在团队内部提到一句颇有危机意识的话:“跟时间赛跑。”
这背后是中公近年来一直希望达成的业务多元化目标——尽可能更快地降低以公考为代表的传统业务的营收占比,提高新业务的营收贡献。
一直以来,公职考试类业务是中公的主体业务。中公2021年报显示,其公务员序列营收33.69亿元,占总营收的48.74%;事业单位营收10.19亿元,占总营收的14.75%;教师序列营收8.02亿元,占总营收的11.61%;综合培训(含学历提升、医疗、IT等品类)营收16.7亿元,占总营收的24.16%。
之所以强调业务多元化,是因为,其一,公考业务由于普遍采用协议班模式,该模式带来退费率居高不下,实收并不理想;其二,去年“双减”后,规范化与政策监管成为校外培训各细分领域的主旋律,业务多元化发展成为行业参与者必须思考的路。此外,作为公考行业头部的中公显然也到了需要找到新增长点的时刻——近两三年,由于受疫情等因素掣肘,中公业绩并不亮眼,它也亟须提振市场信心。
职业技能培训便是承载了中公期望的一个新方向。
从政策层面看,职业技能培训受到鼓励。
2019年5月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明确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要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此后,相关政策加速密集出台:
2021年3月印发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健全终身技能培训制度,持续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重点群体专项培训计划,广泛开展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有效提高培训质量。
2021年10月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将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
2021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再次明确,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中公自身来看,这部分受众群体与中公传统业务固有的用户群趋同,研发、渠道等经验可以复用。
李永新曾多次明确表示对职业技能培训业务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