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指向及成效分析

时间:2022-06-27 13:46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提要]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制定了一系列重要制度,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回顾40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次重要调整与改革,从“85方案”“98方案”到“05方案”,不同时期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历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和重点,特别是“05方案”实施以来始终有着明确政策导向与路径设计。从制度的视角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系统梳理“05方案”实施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及各地为发展教师队伍的政策规定,并对政策实施成效进行评述,无疑是一种必要的历史思维和现实视野,可更加深刻理解这些政策的实质内涵与价值指向。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政策

  [作者简介]王永斌: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刘雄旺: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中心讲师;李辉山: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室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教育部示范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西部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效及分析评价研究》(19JDSZK046)、甘肃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课题《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共同体构建研究》(2018GXSZGZZDKT3)的阶段性成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改革开放40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思政课建设工作,围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制定了一系列重要制度,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深刻阐释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思政课的战略地位和教师的关键作用,强调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笔者拟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05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演变及深层缘由进行梳理与评述,并对确保政策落地时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加以必要分析,从制度的视角来探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这无疑是一种必要的历史思维和现实视野。

  一 教师队伍建设是历次高校思政课改革聚焦的重点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高校思政课在不断改革中创新发展,课程体系先后进行了三次大的调整和改革,从“85方案”“98方案”到“05方案”,发生了三次重要演化,课程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充分彰显了党和国家的政策措施对思政课建设的引导力和推动力。

  (一)“85方案”的提出及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过程中,全国高校恢复了马列主义理论教育。1978年4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的马列主义理论课程一般应开设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共产党党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等四门课”[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G].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70.],并强调指出,“开设马列主义理论课,是新中国大学区别于旧中国大学,社会主义高等学校区别于资本主义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G].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70.]这个意见的出台和实施,标志着思政课程在高校的全面恢复。

  随着高校思政课的恢复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也得到重视并提上议事日程。1980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试行办法》中,明确要求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G].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89.],充分调动马列主义教师的积极性,明确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从事教学和科研,要积极补充师资队伍、切实改善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师的学习条件和工作条件等。1984年9月,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规定》,针对当时“高等院校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的实际,从新时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战略高度,强调要采取多种措施解决教师来源问题,形成教师培养和进修的制度,改善教师的政治待遇、物质待遇和工作条件。[参见: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文献选编(1978—2014)[G].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28-31.]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