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71个学前教育名词解释(值得收藏)

时间:2022-06-24 17:1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71个学前教育名词解释(值得收藏)



1园长负责制:幼儿园在上级的宏观领导下,由园长全面负责幼儿园的教养工作管理和行政工作管理,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非行政组织进行监督的完整的领导体制。

 

2质的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研究方法。

 

3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和主要矛盾及所面临的不同的发展任务。

 

4发育:是指个体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程,主要指儿童生理的发展,包括脑儿的发育、生理的发育等。

 

5社区学前教育:指在我国以学前儿童及其家庭为对象的开展的各种形式的优生、优育、优教活动,目的在于尽可能使社区所有的学前儿童都获得良好的教育与发展。

 

6注意转移:是根据观察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中去。

 

7性格: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心理特征的总和。

 

8幼儿园课程:是指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意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包括幼儿园进行的一切活动。

 

9手眼协调: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动作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即能抓住看到的东西。

 

10敏感期:指幼儿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能力和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个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11想象: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12危机期:指发展的某些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的现象。

 

13游戏:主动、自愿、愉快、假象的社会性活动,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最有效地活动。

 

14学前教育学: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科学。

 

15幼儿体育: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展规律,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16“幼态延续”:社会生物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大意是指动物的后代出生后受其父母的“监护”和养育,直至其独立谋生或自食其力这样一个成长过程。人类的幼太延续指在某些方面,个体成熟后仍然保持幼体性状的现象。

 

17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应。

 

18性别角色: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和。

 

19教育制度: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狭义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0人的发展:个体从出生到成人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

 

21恩物:褔禄贝尔的创制的一套教具,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认识自然、扩大自然和发展能力,这套恩物的基本形状是圆体、立方体和圆柱体。

 

22表象: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再现的形象。

 

23中期目标: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要求。

 

24结构游戏:凡利用各种结构材料或玩具进行建构活动都称之为结构游戏。

 

25毕生发展:所有人类成员从受精卵开始,逐渐发育成熟直到死亡的生命全程中,与年龄有关系的那些变化。

 

26同伴关系:年龄或年龄相近的幼儿,在某种共同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相互协作的关系。

 

27直观形象法:幼儿教育活动中,要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来获得表象和和直接经验的方法。

 

28创造性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