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全方位服务学生成长

时间:2022-06-06 07:3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自上线以来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日前,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又新上线了抗击疫情、心理健康和冬奥精神专题资源,更新了“大思政课”相关资源,平台内容不断丰富。一个月来,平台取得了哪些成效,又有哪些创新?教育部对此作出回应。

  【关注1】

  平台助力唱响“大思政课”

  怎样上好“大思政课”?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党组统一部署,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了“抗击疫情”“北京冬奥精神”等“大思政课”专题资源,供全国师生学习使用。

  “当代青少年是网络‘原住民’,思政课数字化势在必行,亟须通过数字化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全面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宋凌云说。

  坚持全员育人,全力开发“情理交融”的思政“金课”是平台的一大特点。据介绍,平台建设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大力推广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鼓励党政领导、科学家、老同志、先进模范等走进校园、走上网络讲授思政课。在“北京冬奥精神”专题的“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中,课程邀请了徐梦桃、苏翊鸣、武大靖、杨洪琼等13名冰雪名将以及志愿者、制冰师等共同讲述,制作了一堂鲜活、生动的思政“金课”。

  在“抗击疫情”专题中,平台汇聚了千名师生“云”合唱、讴歌“最美逆行者”微纪录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宋凌云表示,这些作品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高校师生投身抗疫一线、致敬抗疫英雄的成果体现。

  “这些专题的推出,归结到一点,就是要用中国精神引领、激励、感召广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宋凌云说。

  【关注2】

  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

  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关键期。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部在原平台基础上全新升级建成了“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截至4月27日,平台汇聚岗位信息达到了640万个,较上线前增加了260万个。

  据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副主任宁小华介绍,平台重点推进了3个方面工作——开拓更多的岗位资源、健全互联共享机制、强化网络安全保障。

  在开拓更多岗位资源上,平台会同国资委举办“国聘行动”,汇聚国资央企岗位资源;会同工信部举办“中小企业百日招聘”活动,汇聚专精特新和中小企业岗位资源;会同人社部、全国工商联举办“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汇聚民营企业岗位资源;加强与各行业协会的合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汇聚行业内岗位资源的优势。

  目前,平台正在举办的招聘活动19场,上线以来增加了14场。平台还为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吉林等地区举办了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超过了18万个。

  在健全互联共享机制上,目前,平台正在与22个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和526所高校开展岗位共享的技术对接。会同12家社会招聘服务机构,累计向2022届高校毕业生联合发布岗位2855万个,新增359万个。

  同时,平台加强与第三方专业安全机构的合作,落实好安全防御和监测预警工作。持续强化毕业生信息和用人单位信息的核验,确保供需双方的信息真实有效。

  数据显示,平台上线以来用户总量持续增加,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注册规模进一步扩大,2022届毕业生注册人数达到了418万,比上线时增加了122万。注册和使用平台的用人单位48万家,比上线时增加了8万家。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丰富岗位资源,扩大岗位覆盖地域范围、专业类别等,提升平台的使用便捷度,用好大数据等技术,优化岗位搜索、人岗精准推送等功能。实时监测处置平台运行安全的相关情况,强化用人单位资质审核,确保岗位信息真实准确。”宁小华表示。

  【关注3】

  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疫情发生以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有发生,进一步凸显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的重要性。

  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心理健康”专题按照分阶段建设,成熟一个上线一个的思路,第一阶段建设“精品课程”“心理微课”“心理驿站”和“援助热线”四个板块。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