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大学教育 >

低��村:决胜脱贫攻坚后 再战新农村建设

时间:2022-05-30 18:59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低��村(行政村)位于化州市杨梅镇西南面,是广东省体育局二沙体育训练中心定点帮扶的省定贫困村,下辖有低��村(自然村)、冲华村等13个自然村,共1525户,5685人,其中贫困户有69户,贫困人口207人。

  低��村规模大、人口多,村民人均收入差别悬殊,情况复杂,在脱贫攻坚上面临着较大压力。但自从2016年省体育局二沙体育中心选派何央同志为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进驻到低��村后,短短几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脱贫攻坚:

  产业扶贫,让贫困户提前“摘帽”

  4月22日到24日,记者实地走访了低��村。在从吴川高铁站驶往低��村的路上,何央曾指着路边成片的荒地向记者介绍,化州市杨梅镇是一个建筑强镇,很多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经商或做建筑工,导致大量田地被�G荒,杂草丛生,之前低��村也是如此,有上千亩的土地被�G荒。“但去年我们跟一个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合作,发展特色农业,盘活了村里近200亩的闲置土地,也增加了村民收入”何央补充到。

  何央讲述的特色农业,指的是特色种植项目。2019年,广东省体育局二沙体育训练中心投入150万元发展种植产业项目,与村致富带头人余永忠合作,发展种植番薯、雪豆、毛豆、圣女果等经济农产品,每年有投入成本6%的保底收益,即9万元归村集体。

  此外,这种合作模式还为村民了创造近100个稳定就业岗位,确保贫困户和村民有稳定收入,又能使贫困户脱贫巩固得到保障。目前该项目已聘请村民超过800人次。

  经采访致富带头人余永忠,其表示为了助力贫困户脱贫,即使他们劳动效率没有普通村民那么高,他也会优先聘请贫困户参与劳动,并统一按照100元/天的标准发放酬劳。在帮扶单位大力支持下还希望将村内丢耕弃荒田地全部盘活,形成连片规模种植,届时全部荒田可以收租,并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方便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除了发展特色种植产业,低��村还入股了蛋鸡养殖项目和发展光伏发电项目,二者每年分别可获得收益20万元、12万元。

  以上3个项目的收益每年共计41万元,为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提供了有力保障。2020年全部贫困户脱贫后,所有产业项目收益资金全部归村委管理,该款项主要用于扶贫、助学、重大疾病救助、村内公益事业等方面。

  据因学和因病叠加致贫的贫困户余亚传介绍,2019年她们家共获得产业分红6000多元,另外扶贫工作队买了2头牛苗给她家养,并每年给4个读书子女教育补助共19000元(儿子小学1000元,三女儿初中2000元,大女儿和二女儿读大学为8000元/人),目前已经顺利脱贫。其大女儿余宇静,还写了一封信感谢扶贫工作队,她在信中写到:“感谢党和国家出台的精准扶贫政策,将无数贫困家庭解救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以后要当一名语文老师……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二)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让村庄换了新颜

  从杨梅镇开车到村里,一路都是结实的硬底化道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不时有鸟鸣从中窜出,地上也几乎看不到塑料袋等农村常见的垃圾。更令人意外的是,短短3公里的路程,记者竟然看到了十多处新农村建设标语,那些振奋人心的标语,透露出这个村子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

  一派美丽宁静的景象不免令人产生这样的疑惑:这儿真的是省定贫困村低��村吗?

  但其实几年前,低��村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据何央介绍,他2016年刚到低��村的时候,目之所及,到处是�G荒的田地,杂草丛生,生活垃圾长年堆积臭气熏天,村中污水横流,破烂牛栏猪圈随处可见,道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