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3 04:15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佛山,简称禅,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市,西靠肇庆市、云浮市,南邻江门市、中山市,北接清远市,邻近深圳和香港、澳门,陆运、水运、空运交通基础设施齐备,交通便捷。2020年末,辖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5个区,土地面积3797.7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超900万人。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成乡肇于汴宋,兴盛现于明清”。唐代贞观二年(628年),乡民在塔坡岗掘得三尊铜佛像,人们便把塔坡岗称为佛家之山,立石牓,上刻“佛山”二字,佛山地名由此而来。
明清时期,佛山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大聚”之一,与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并称“四大名镇”。
佛山是广府文化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源地之一,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新式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和第一家火柴厂(巧明火柴厂)。
佛山城市名片(佛山市地方志办提供)
“天下四大名镇”之一
唐宋时期,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已十分繁荣。明清时期,更是发展成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陶瓷、纺织、铸造、医药四大行业鼎盛南国。
佛山的铸造业始于西汉,宋代时佛山所铸鼎、锅、钟、塔等闻名全国,到明代佛山的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南中国冶炼中心,以至“佛山之冶遍天下”。
现存于佛山祖庙内的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佛山所铸的大铁炮(佛山市地方志办提供)
佛山的纺织业以丝织为主。宋代,手工缫丝的机户已普遍流行。明清时期,佛山被誉为“广纱中心”,南海、顺德部分地区生产出的牛郎丝、官纱、扁金花绫、幅绫、金彩灯笼纱等丝织品颇负盛名,其中最著名的是莨纱绸。
香云纱制作过程中的晒莨(佛山市地方志办提供)
佛山是“南国陶都”“中国陶瓷名都”,制陶工艺源远流长,自古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
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柴烧龙窑,薪火相传至今500多年,被誉为“陶瓷活化石”。
南风古灶(佛山市地方志办提供)
佛山是“岭南成药之乡”,产品种类齐全的古方正药已有400余年历史,涌现了“黄祥华”如意油、“冯了性”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号名药。
冯了性非遗牌匾(佛山市地方志办提供)
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
佛山自古重教兴文,明代书院讲学盛行一时。当时的理学名家湛若水、方献夫、霍韬纷纷到西樵山开山讲学,因此,西樵山也有“理学名山”的美誉。
浓厚的学风,滋养了佛山的学子。从唐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佛山有文进士786人,武进士98人,举人近4000人。在广东历史上先后出现的9位文状元中,佛山占5位,佛山还出过2位武状元。
佛山科名之盛,时人有“广郡科第之盛甲于粤中,南海科第之盛甲于广郡,佛山科第之盛又甲于南海”之说,使佛山成为“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
文状元伦文叙墨宝(南海区地方志办提供)
“理学名山”西樵山(佛山市文广旅体局提供)
民间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