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在线答疑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政策发布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等12部门关于印发《山东省海洋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

 

鲁科字〔2024〕136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山东省海洋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山东省商务厅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山东省海洋局

国家税务总局山东省税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岛海关

2024年12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山东省海洋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2025—2027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海洋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发挥科技创新对海洋产业引领支撑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

整合全球海洋创新要素,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山东海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全国样板,力争率先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山东贡献。到2027年,海洋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助推我国海洋领域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全面加速,成为全球海洋创新网络的核心节点。

——高水平科技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突破100项以上海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全省海洋产业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海洋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日趋完善。新增20家省级以上重大创新平台,新布局2家以上省级海洋高新区,建成1家国家级农高区,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0家,技术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大幅提升。

——海洋高层次人才持续汇聚。海洋领域人才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人才载体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吸引和汇聚50名左右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来鲁创新创业,人才支撑现代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前沿颠覆性技术创新行动

1. 海洋人工智能。前瞻开展海洋大模型技术研究,突破海洋数字孪生、多模态智能计算、人工海洋智能模拟等前沿交叉关键技术,发展人工智能海洋学。开展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育种、深远海养殖、海洋环境预报、灾害预报、海洋药物筛选与设计、海洋资源勘探与开发等领域垂直应用。

2. 极地大洋。突破新一代极地无人船、极区极端环境下移动平台装备、极地能源与生物资源开发关键技术。开展海洋多尺度相互作用过程与环境气候变化、海洋与极地环境变化对全球和区域气候影响、海平面上升及其影响、海洋系统多圈层综合交叉等研究。研究海滨砂矿、海底煤矿、金矿等近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提高海洋油气资源自主勘探能力。研究深海关键矿产资源成矿背景、成矿过程及富集机理,研发深海、极地大洋资源勘查评价和环境监测保护技术。

3. 蓝色生命。研究海洋生物基因组变异与环境适应的遗传基础、海洋生物生殖、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关键过程与调控机制、海洋典型和极端环境生命过程与环境适应机制。开展深海极地生物信息及基因组研究,研制原位化深海和极地生物资源开发装备,研发深海极地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二)实施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创新行动

1. 绿色港口。突破港口装备结构优化设计、材料选择、制造工艺改进等轻量化设计关键技术。攻克港口装备新能源应用、节能技术、排放控制技术等清洁用能技术,建成4个零碳码头、1个零碳港区,港口清洁能源占综合能源消耗比重不低于65%,港口领域提前实现碳中和。

2. 智慧港口。攻克港口集装箱、件杂货、干散货、液体散货等货种自主作业关键技术,实现港口装卸设备关键部件及系统软件自主可控。围绕“人工智能+港口”,开展港口多场景数据集分析与挖掘、港口人工智能大模型与技术研究。突破智慧航运、自动驾驶与无人船舶、航道智能导引、码头泊稳与自动靠离泊关键技术,新兴技术应用示范场景增加30个,新增5个自动化泊位,实现船海港航一体化。

(三)实施船舶与海工装备标志性产业链提升创新行动

1. 绿色船舶。突破LNG、甲醇、氨、氢新燃料船舶、电动船舶、清洁能源混合动力船舶等绿色船舶制造技术。攻克大吨位智能航行罐箱船、大中型集装箱船、超大型油船、化学品船、高端客滚船、高冰级商船、大型散货船、高端游艇等船舶数字化设计与建造技术。研究极端海况船舶抗沉及减摇、智能船舶航线、智能驾控与接驳和第三代动力定位技术,突破船用磁悬浮节能装备、船舶涡轮增压器等技术,开发自主可控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特种船舶,推动高端船舶国际市场份额持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