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在线答疑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通知 关于印发《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

 

鲁工信发〔2025〕2号


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委组织部、金融办,市发展改革、教育、科技、公安、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商务、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国资、市场监管、广电、大数据主管部门,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各市金监分局,省有关部门:

《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

中共山东省委金融办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山东省公安厅

山东省民政厅

山东省财政厅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山东省商务厅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山东省应急管理厅

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山东省广播电视局

山东省大数据局

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监管局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东局

2025年6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


为进一步抢抓机器人产业发展机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我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

力争到2027年,全省机器人制造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培育产值超20亿元的机器人制造领军企业3家以上,布局建设覆盖工业、服务、特种和人形机器人四大领域的创新平台,推动机器人产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机器人产品从传统作业模式向具身智能作业模式转变、从中低端应用场景向中高端领域拓展,在装备制造、智能家电、智慧农业、医疗康养、安全应急、警务运行、智慧矿山、文化旅游、教育教学等领域形成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机器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质效明显提升,将我省打造成为全国机器人研发制造增长极和应用新高地。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关键技术创新。

1.加强前瞻技术布局。把机器人前沿技术和关键装备列入省级科技计划重点方向,突破人工智能算法、高精度传感器、先进伺服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与元宇宙、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融合,探索跨学科、跨领域创新。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和企业技术问题解决“揭榜挂帅”升级版,对符合条件的重大技术突破按规定给予政策支持。(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牵头,联合产学研用单位组建产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攻关多模态融合感知、人机协作与群体智能、虚拟仿真与虚实转换等技术。支持建设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对新升级的国家级相关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国家没有配套资金要求的,按规定给予每个平台1000万元经费支持。(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高标准建设“山东科技大市场”,建立高校院所“可转化成果数据库”和企业“科技成果需求库”,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加快以应用场景驱动科技成果转化,每年认定一批场景应用友好单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4.强化标准体系建设。强化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鼓励在协作、巡检和水下机器人等优势领域开展标准制修订和研究验证,对主导制修订高水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单位,分别每项给予最高4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奖补。(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快产业主体培育。

5.培育优质企业群体。围绕整机产品、关键部件和智能系统,梯度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一批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做强一批发展潜力大、柔性制造能力突出的头部企业,打造具有生态主导力和全球竞争力的“链主”企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6.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用好“选择山东”等招商平台,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精准招引落地一批强链补链项目和急需人才。鼓励各地将符合条件的机器人项目纳入重点项目予以支持,加强资源要素保障。(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